汽车圈
  • 新闻焦点
  • 消费报告
  • 维权通道
  • 有事郝说
  • 315消费论坛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死神来了!辅助驾驶夸大宣传吞噬生命,谁之过? ——从近期事故看智能驾驶的法治困境与消费者自救
    时间:2025-04-23 17:21  来源:汽车圈  作者:郝庆丰
    近日,小米SU7安徽高速事故三人死亡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,并期待着相关部门对责任的划分。消费者更应关注怎么保护自己,毕竟生命只有一次,谁的责任都不能挽回鲜活的生命。
     
    一、不信“智驾神话”,理性看待宣传话术 
       凡是以“全程零接管”“可应对复杂路况”,特别是“自动驾驶”的表述现阶段都属于夸大宣传。使用辅助驾驶一觉醒来已到家的视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目前尚无任何量产车达到L3级别的自动驾驶。
     
    二、责任划分:驾驶员仍是第一责任人 
    当前国内量产车均属L2级辅助驾驶,驾驶员需全程保持监管。小米SU7事故中,警方调查显示碰撞前2秒系统已预警减速,但驾驶员接管后仍未能避险,或承担主要责任。法律明确:若滥用辅助驾驶(如脱手、分心),驾驶员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;仅当车企被证实存在产品缺陷(如传感器故障)时,才承担连带责任。
     
    三、消费者自救:技术依赖与生命安全的博弈
    1. 理性认知:勿轻信“智驾神话”,L3级自动驾驶尚未普及,系统应对复杂场景(如夜间施工路段)能力有限; 
    2.应急训练:熟记机械解锁、破窗技巧,避免依赖车机系统;演练高压断电等操作; 
    3. 保险配置:优先购买高保额驾乘险(覆盖车上人员),而非仅依赖基础三者险。 
     
     
    四、监管与技术改进:生死关头的“安全冗余”** 
    呼吁车企强制升级驾驶员监控功能:若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异常(如闭眼、脱手超60秒),应通过点刹、双闪提示并自动靠边停车。此类技术已在部分车型(如2025款大众探岳L)实现,成本可控。同时,需加速L3立法,明确车企责任边界,推动“智驾险”等创新产品覆盖系统故障风险。 
     
    生命无法通过责任划分“重启”。唯有车企严守宣传底线、消费者摒弃侥幸心理、监管筑牢安全防线,方能避免“辅助驾驶”沦为“致命陷阱”。
   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,有事郝说!
    最新资讯
    热门排行
    电话:010-66668888
    邮箱:haoqingfeng10#126.com (将#改为@)
   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  京ICP备12050874号-3 京ICP备12050874号-4